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使用维护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检查调整怠速转速和一氧化碳含量
 燃料系统的检查与清洁
 切莫就车清除活塞顶部积炭
 巧除发动机排气管中的积炭
 电喷发动机夏天也必须使用优质冷
 发动机点火系工作质量评定和故障
 发动机的外部护理
 旋流式空气滤清器的结构与使用
 火花塞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夏利轿车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维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柴油机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YC6105QC型柴油机的使用
柴油机燃料系常见故障诊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对比
沼气柴油双燃料单缸柴油
柴油机涡轮增压器使用与
怎样使进口设备产生高效
SAP资产管理:管好资产生
Datastream告诉你什么是
压力容器延性断裂产生的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图文]柴油机穴蚀的产生及预防           ★★★
柴油机穴蚀的产生及预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机电之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25 13:15:24

现代柴油机的有效压力、转速、比功率不断提高,比质量越来越小,结构日益紧凑,气缸套壁厚有减薄的趋势,这使其抗穴蚀的能力有所下降。我们在维修实践中发现,现代柴油机的穴蚀损坏非常严重,许多柴油机的气缸套不是因为超过了磨损极限而更换,往往是因穴蚀损坏被迫换新。穴蚀已成为影响现代柴油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1、穴蚀的产生

    穴蚀是指柴油机湿式缸套外壁与冷却液接触的表面被破坏成一些针状的孔洞,这些孔洞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形成深孔或裂纹;孔洞一般很清洁,没有腐蚀生成物。湿式缸套直接与冷却液接触,不可避免地逐渐被穴蚀;而干式缸套虽然不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但缸套座同样受到穴蚀,缸套座被逐渐穴蚀成通孔或裂纹后,就会进一步破坏干式缸套。

    一般认为,穴蚀由缸套高频振动引起。机械振动引起冷却液压力变化,使冷却液中产生气泡并破裂,此过程就是穴蚀产生的原因。由于冷却液中溶有气体,当气缸高频振动使冷却液的局部压力降到某一临界值时,溶于冷却液中的气体便以气泡的形式分离出来,这些气泡流到高压区,当压力超过气泡压力时便发生溃灭。处于气泡状态的气体重新液化或溶于冷却液中,体积骤然减小,冷却液向气泡中心高速运动而产生水击现象,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并以压力波的形式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当作用在气缸套外表面时,产生很大的冲击、挤压和高温。在这种力的反复作用下,缸套外表面产生疲劳而逐渐脱落,呈麻点状和针状小孔,并随着穴蚀的进行而逐渐扩展。

    2、穴蚀的预防

    (1)使用因素  a.最易发生穴蚀的冷却液温度是40℃-60℃,因此使用中要尽量使冷却液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80℃-85℃)。b.要加用厂家规定的冷却液,不用硬水或含杂质较多的冷却水(液)。实验表明,含有盐类、碱类的硬水比清洁的软水穴蚀速度大几十倍。c.尽量减少怠速、大负荷和超负荷运转的时间。d.按规定加用燃油,减轻由燃烧引起的柴油机工作粗暴。

    (2)维修因素  a.按规定更换冷却液,并及时清洗冷却系,使冷却系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b.按规定调整供油提前角及燃料系各总成,保持燃料系良好的工作性能,减轻不正常燃烧造成的危害。c.保持良好的配缸间隙、曲轴轴承间隙和连杆轴承间隙,以减轻敲缸和振动。d.安装气缸套、活塞、连杆等机件时,要尽量达到垂直度、平行度的要求,减小活塞对气缸套的不正常冲击。

    (3)制造因素  a.在水套侧壁涂防穴蚀材料和吸振物质。b.提高气缸套外表面的硬度;尽量降低外表面的粗糙度;选用抗穴蚀能力强的材料。c.选用合适的气缸套壁厚,增加其刚度,以避免共振。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