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现代理论 >> 综合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软
电力设备监测软件中设计
华能福州电厂设备资产管
发电厂企业设备资产管理
公伯峡水电站设备点检定
电厂设备点检技术支持系
发电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的
发电厂设备实时监控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
设备故障报警信息远程监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重点设备的划分           
重点设备的划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7:19:19
重点设备的分类管理法是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将有限的维修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确定重点设备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1.划分依据
    (1)对生产的影响
    ①是否属关键工序的单一设备;
    ②是否属影响生产面大的设备;
    ③是否属高负荷的专用生产设备。
    (2)对主要设备质量的影响
    ①进行精加工的;
    ②质量控制点、关键工序不可替代的设备;
    ③由于设备原因而使工序能力不足的设备。
    (3)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①设备购置价值高、运行成本高,致使产品成本高的设备;
    ②消耗功能大的设备;
    ③故障停机经济损失大的设备。
    (4)对安全的影响
    ①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将会危及工厂安全和引起人身伤亡的设备;
    ②对环境保护及作业人员会产生严重危害的设备。
    (5)对维修的影响
    ①设备复杂程度高的设备;
    ②维修备件难以供应的设备;
    ③易出故障的设备。
    2.评定方法
    (1)经验判定法
    这种方法是由设备管理维修部门根据日常维修积累的经验,初步选出一些发生故障后对均衡生产、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影响大的设备,包括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多数精、大、稀、关设备,经征询生产车间、工艺部门的意见后,制定出重点设备清单,报分管设备的厂长(或总工程师)审定,在实施重点管理的工作中,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与补充。
    (2)分项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表1-1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值与评分标准,对每台主要生产设备进行评分,从中选出重点设备。                                                                     
                                                    表1-1  设备分类的评分标准





    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表1-1自拟评分标准,并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评分,以选出10%左右高分值的设备作为重点设备,集中力量加强对此类设备进行管理,以收到较好经济效益,B类C类设备所占比例也应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重点设备确定(或设备分类划分)后,不是长期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生产对象和产品计划的划分、产品工艺的改变而改变,企业应定期进行研究与调整。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