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管理技术 >> 网络计划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发电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实现           
发电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实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7:33:59
摘 要:缺陷管理是发电厂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描述了发电设备缺陷管理机制及其在计算机局域网络闭环管理的实现,解决了现行设备缺陷管理存在的弊端。对发电厂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电机;缺陷;管理;局域网;实现

  作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火力发电厂,设备管理是电厂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缺陷管理更是保证发电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发电设备安全,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的现状
  过去,江油电厂发电设备缺陷管理一直实行缺陷通知单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严格、考核逗硬,设备缺陷处理比较及时、彻底。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意识到现行设备缺陷管理存在如下一些弊端:1)设备缺陷透明度不高,只有少数人员能够关注到设备缺陷,致使相当数量缺陷长期存在,影响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2)缺陷消除虽然有明确时限,但人工注销缺陷通知单往往存在偏差,致使设备缺陷考核无法逗硬,致使设备缺陷消除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3)人工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不便于缺陷分类、查询和分析;4)重复缺陷难以统计分析,不便于管理者采取根治设备缺陷手段。因此,改进发电设备缺陷管理机制和手段,解决现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对促进设备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情况,江油电厂决定在2002年结合电厂MIS完善工程,将发电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闭环管理作为MIS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开发。总结了设备缺陷管理的经验,结合企业管理要求,制定了新的发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采用电厂局域网络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了新的发电设备缺陷管理机制。  
2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的需求分析
2.1发电设备缺陷准确定义
  发电设备缺陷是指发电厂运行和备用发电设备中降低出力、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必须限期消除以恢复出力,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
2.2发电设备缺陷分类和管理要求
  将发电设备缺陷分类的目的是明确设备缺陷轻重缓急和缺陷程度,指导检修人员合理安排。根据上述原则,将设备缺陷分为A、B、C、D四级管理。
  A级为影响机组安全或出力必须立即消除或者具备条件可以立即消除的缺陷。B级为不直接影响机组安全或出力但必须在12 min内消除的缺陷。C级为辅助发电系统上发生的、不直接影响机组安全和出力但必须在24 min内消除的缺陷。D级为24 min内暂不具备消除条件的缺陷。
  A、B、C类缺陷由当班值长审批,D类缺陷及缺陷转类由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或主任(副主任)批准。
2.3发电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的目标
  发电设备缺陷计算机网络闭环管理的目标是利用电厂现有计算机局域网资源,构建发电设备缺陷全过程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设备缺陷登记、批准、消除、验收自动化流程,实现发电设备缺陷分类、统计、分析,为设备缺陷消除提供良好技术支持,设计发电设备缺陷自动生成接口。  
3发电设备缺陷运转流程
  运行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及时在缺陷管理系统上准确、详细地填写缺陷内容。当班值长对设备缺陷进行分类审批确认,并根据设备缺陷预计处理所需工期限定设备缺陷消除时间。
  检修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上接到消缺通知后立即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上确认设备缺陷接收时间,在15 min内赶到现场确认和处理缺陷。
  设备缺陷消除后检修人员在计算机网络上申请运行人员验收,验收合格后将缺陷处理信息填写到缺陷处理子系统相应栏目中。
  检修单位若发现缺陷管理子系统中设备缺陷通知情况不属实、或责任单位不正确时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中填写驳回栏目内容,由值长或生产技术部进一步核实,否则责任由未驳回单位承担,值长或生产技术部有权将缺陷注销、重新转发责任单位或再次无条件命令该单位进行处理。
  设备缺陷如不能按期消除,检修班组和车间在缺陷管理子系统的相关栏目中填写申请,并经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或主任(副主任)审核后批转申请单位。检修单位、运行单位做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经厂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审核批准后送交生产现场执行。
  设备缺陷具备处理条件时立即安排彻底消除,并及时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中将设备缺陷通知注销。设备缺陷管理考核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技术部应随时对设备缺陷发现是否及时,设备缺陷发生率、消除率、及时性及有无返工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定期在全厂进行通报。生产技术部每月对发电设备缺陷消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核。  
4发电设备缺陷管理计算机网络实现
4.1系统结构
  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核心依然是MIS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开发过程和方法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一致的。本系统采用了基于ORACLEORACLE数据库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与两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相比有其特有的优点,目前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两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成为逐步被广泛采用的,符合现在流行趋势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两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相比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是一个开发的软件,它可以放在网络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通常放在OR ACLE所在的服务器上。客户端的程序通过“应用服务器”来访问ORACLE。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因其特有的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两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无法具备的)。一是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瘦客户端”,“瘦客户端”软件系统是当前软件业界追求的发展趋势。所谓“瘦客户端”是指客户端的软件尽可能地小,只包含必须的用户界面(显示逻辑),而访问数据库的程序和业务处理(应用逻辑)放在“应用服务器”上。二是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有很好的安全性。三是三层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有很好的系统可维护性,系统的可维护性是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4.2系统功能
  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共分为四个功能模块。缺陷处理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帮助模块。
  缺陷处理模块具有设备缺陷登录、审批、消除、验收、转类等功能,实现设备缺陷管理的全过程处理流程,分为运行、检修车间、检修班组、值长、生产技术部等五个操作台位。同时设置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界面,显示本月和当日各检修单位、各台机组缺陷发生、消除情况。
  综合查询模块是一个多条件模糊查询模块,通过不同的条件组合实现多种查询方式,如按时段、单位、系统、分类、状态、消除率情况的单项或者复合条件查询,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或打印机上。下面是该模块的主界面画面。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各级人员对缺陷管理的权限和密码设置等,以及规定四级缺陷的开工时限、竣工时限、验收时限地时间设置。  
5结束语
  新的发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和发电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系统在2002年投入使用,经过几次完善后,现已运转正常,解决了原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各级管理人员在厂内任意工作站上就可掌握设备缺陷状况,指导设备缺陷消除,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缺陷的管理,生产技术部根据设备缺陷统计分析资料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并能够准确提供设备治理方案。由于设备缺陷发现和处理透明度提高了,有力地促进了缺陷的消除。全厂发电设备缺陷消除及时、彻底,为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发电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该子系统与发电厂控制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可以实现发电设备部分缺陷的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生成;通过该系统与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有望构建电厂更为强大、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