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维修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500kV超高压变电站综合自
浙江省新一代营销系统用
南瑞OPEN-3000系统获“江
衢州电力局启用ON2000系
GD3000 型变电站远程监控
天广三回天生桥500kV交流
500MW单元机组的控制
2×300MW机组水处理分散
600 MW机组省煤器输灰管
SIMATIC S7-300 PLC 在水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雷电过电压问题           
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雷电过电压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9:48:11
谷定燮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 武汉 430074 0 前言 我国在50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不足。 本文着重就50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  500 kV变电所雷电侵入波保护 1.1  雷击点 我国规程规定只计算离变电所2 km以外的远区雷击[1],不考虑2 km以内的近区雷击。而实际上对变电所内设备造成威胁的主要是近区雷击。2 km以外的雷击,雷电波在较长距离传送过程中的衰减和波头变缓,在站内设备上形成的侵入波过电压较低,以它为考察的主要对象不合适。这可能是沿袭中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作法,认为进线段有避雷线或加强绝缘 ,不会因反击或绕击而进波。实际上,进线段和非进线段并无本质差异,完全可能受雷击而 形成入侵波。 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CIGRE工作组,均以近区雷击作入变电所侵入波的重点考察对象 。 我们所进行大量500 kV变电所侵入波的研究,也均是以近区雷击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考 虑远区雷击。大量研究表明,近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一般均高于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 有人认为雷击#1塔会在变电所形成最严重的侵入波过电压,以此为近区雷击。这种想法在 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但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不合适。大量研究表明,#1塔和变 电所的终端门型构架(也称#0塔)距离一般较近,雷击#1塔塔顶时,经地线由#0塔返回的负反射波很快返回#1塔,降低了#1塔顶电位,使侵入波过电压减小。而#2、#3塔离#0塔较远,受负反射波的影响较小,过电压较高。所以仅计算雷击#1塔侵入波过电压不全面。 进线段各塔的塔型、高度、绝缘子串放电电压、杆塔接地电阻不同,也造成雷击进线段各塔时的侵入波过电压的差异。 根据经验,一般为雷击#2或#3塔时的过电压较高。建议我国现有规程对原以考虑2 km 以外的雷击改为主要考虑2 km以内雷击,或者兼顾近区和远区雷击,以近区雷击为主。 1.2  雷电侵入波计算方法 过去受条件限制,主要依靠防雷分析仪来确定侵入波过电压。模拟在2 km处施加一个幅值等 于绝缘子串雷电放电电压U50%的直角波,测量变电所内设备上的过电压,后改用计算机计算。有人主张沿用防雷分析仪的办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侵入波过电压幅值不能 大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U50%,这个基础可能和只考虑2 km以外的雷击有关。如 考虑近区雷击,雷电流在导线上形成的侵入波过电压幅值完全可能超过绝缘子串的临界放电 电压U50%。一是此过电压波头较陡,放电电压较高;二是耐张塔放电电压高。所 以,这个方法的前提条件不成立。 建议采用国际上通过的方法,由雷击时分流进入导线的雷电流幅值和波形,并考虑其它因素 ,如工频电压、耦合电压等,直接确定导线上侵入波过电压。 1.3  最大雷电流计算值 若用防雷分析仪法,勿需确定雷电流的最大值,如前所述,此方法不合适。 若采用国际通用法,则需确定最大雷电流的计算值。我国规程尚无此规定,此值太高,造成 浪费;太低则不安全。日本统计的雷电流幅值比较低,P(I0)=0.0475e(-I 0/120)+0.001e(-I0/150),在500 kV系统中,最大雷电流计算取150 kA 。西欧一些国家取250 kA。此值的选取要结合国情,根据中国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建议 取最大雷电流计算值为210~220 kA。大于或等于它的概率为3.16‰~4.11‰。 1.4  绝缘裕度 用惯用法计算时,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作用下,变电所内设备绝缘宜留多大裕度?我国规程 没有规定。各单位对此的要求也不甚相同。建议参考IEC71—2标准[2],内绝缘裕度取1.15,外绝缘取1.05~1.0。   1.5  变电所的雷电平均无故障时间 用惯用法计算最大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未考虑变电所不同运行方式的出现概率,也未计及各种雷电流幅值、进线段杆塔绝缘子串闪络和变电所内不同过电压的出现概率。这是惯用 法的缺点。采用统计法则可以克服此缺点。但用统计法计算变电所的耐雷指标(或称平均无故障时间)时,我国也无统一规定。 CIGRE工作组认为,当前可接受事故率的典型值为0.1%~0.3%。设计的故障率应在此范围内 。MTBF应在300~1 000 a之间[3]。我国500 kV电网结构不很强,运行水平较低,建议MTBF取800~1 000 a,这也是我国一些电力运行部门所希望的。 2  500 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 2.1  反击 2.1.1  雷击塔顶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我国规程规定感应过电压Ui由下式计算: Ui=ahc(1-(hg/hc)k0) 式中,hc为导线对地平均高度;hg为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k0为导线和 避雷线间的耦合系数;a为雷电流陡度。 如果hc=50 m,hg=60 m,k0=0.3,a=57.69 kA/μs,则Ui=1 846 kV,感应过电压已占到绝缘子串临界放电电压86%。再加上杆塔横担电压,无论杆塔接地电阻有多小,绝缘子串肯定要闪络。此计算电压>>实际电压。 上述计算公式是前苏联半个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落后于时代。尤其不适合高杆塔(如同杆双回和大跨越线路)和山区线路。 欧美、日本承认有感应过电压,也提出计算公式,计算的Ui比我国规程法计算的要小得多。他们在防雷计算中不考虑感应过电压,和前苏联、中国的做法相差甚远。 对雷击铁塔时迎面先导的长度l的不同估计,严重影响感应过电压的计算值。我国规程 法的计算公式可能源于l=r/3。r为击距。而阿姆斯特朗和怀德里德等人认为,l=r/2。武高所对感应过电压的研究中采用l=r/2。美国E.R.Whitehead提出Ui=6HgI(10+I0.8)近似计算公式[4]。武高所得出一组计算曲线[5],通过拟合计算,给出近似计算式:  Ui=[(1.771+1.754Hc-0.01088H2c+1.935×10-5H3c)×I(0.1706H0.232c)](1-k0)×1.33 此两式计算的Ui均远小于我国规程计算值,故我们认为: 1)现有规程中的Ui计算式不合适,尤其对于高杆塔,应予以修改,确定一个较合理的 Ui计算方法。 2)在新方法或新计算公式确定之前,建议对导线平均高度Hc≤30 m的杆塔,其Ui计算公式暂时仍采用规程法,对于Hc>30 m,暂时采用武高所的计算式,但其值 若低于按前者计算的Hc=30 m的Ui(30),则采用。 2.1.2  工作电压的影响 500 kV线路工作电压较高,反击时,在绝缘子串两端电压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耐雷水平计算中忽视工频电压的影响将造成较大的误差。 美、日、欧诸国均已考虑工作电压的影响,但我国规程却没有,建议予以修改。至于工作电压以峰值Um计,或是以√3Um/2计,则可以讨论。日本采用和雷电流相反极性的工频电压峰值[6]。 2.1.3  铁塔的波阻抗 我国规程推荐的铁塔波阻抗为150 Ω,杆塔电感为0.5μH/m,相应的波速为300 m/μs。 国内外实测的波阻抗和波速一般<该值。不同形状铁塔的波阻抗和波速不相同,日本对一个铁塔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波阻抗。建议我国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以确定较精确的铁塔波阻抗和波速。 2.1.4  500 kV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 国内外的一些资料认为可用下式确定伏秒特性: U(t)=U50%√1+T/t 式中,U50%为绝缘子串的50%冲击放电电压;U(t)为预放电时间很短(t= 1~2μs)时冲击放电电压;T为常数。此式误差较大,需先依靠冲击放电电压的试验数据来确定T。武高所曾做过绝缘子悬垂串的伏秒特性试验,但绝缘子的型式很少,不能复 盖目前所用主要类型的绝缘子。建议对典型绝缘子串进行伏秒特性试验。 2.2  绕击 2.2.1  高杆塔绕击 我国规程推荐的绕击率计算式为: 对平原线路:lgP=(α√ht/86)-3.9 对山区线路:lgP=(α√ht /86)-3.35 式中,α为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此式和前苏联的计算公式lgP=(α√ht /75)-3.95相类似[7]。但前苏联认为:此式仅适用于15°<α<40°和 ht<50 m的条件。在范围外的用电气几何理论予以确定。 我国规程对绕击率计算式未加条件限制,这对高杆塔更显得不合理。运行经验表明,高杆塔 线路绕击率明显增加。但这些运行经验来源于较低电压等级、较低塔高和较大保护角的线路 ,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能延伸到较高电压等级,较高塔杆和小保护角的线路。 2.2.2  山区线路绕击 对山区线路的绕击率,认为其绕击率约为平地线路的3倍,或相当于保护角增大8°的情况。 山区地形影响绕击率主要是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地面倾斜角θ。θ角过大,地线的屏 蔽效果大为减弱,所以有的国家的地线保护角是随着地面倾斜角增大而修正变小。我国规程笼统地提山区,范围太广。 2.2.3  绕击时导线上的电压 我国规程认为:雷绕击地线时导线上的电压U=100I。它来自U=I/2×Zc/2, Zc=400 Ω。其中I/2是因雷击于波阻Zc/2近似等于雷电通道波阻(Z0)时的雷电流比雷击零欧时的雷电流减半的缘故,其前提为Z0=Zc/2=200Ω。 这个观念已过时,导线上的绕击电流均为20 kA左右或以下的雷电流。雷电流通道的波阻抗Z0和雷电流幅值在300~3 000Ω之间,小幅值雷电流其波阻抗Z0>>200 Ω。 Whitehead E.R 认为U=IZk/2.2,倒推可知,绕击电流雷电波阻抗取5Zc ,文[8]认为U=IZc/2,即Z0>>Zc。 前苏联科学家通过观测和计算得出:I=5~30 kA,Z0为600~900 Ω,从严考虑:Z0=900 Ω,Zc=300 Ω,Z0=3Zc,则U=IZc/2.33。 通过上式计算绕击导线上的电压明显高于规程的计算值。 2.2.4  绕击率计算方法 目前,美、欧、日均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来分析和计算绕击率。它可以将雷电的放电 特性和线路的结构尺寸联系起来分析。EGM法比规程法先进,准确。我国规程法没有考虑雷 电流大小等诸多因素对屏蔽效果的影响。为此,建议: 1)采用EGM来计算绕击率。对于和EGM计算有关的参数,如雷击角度的分布概率,对大地击距的修正系数等应进行研究和确定。 2)以U=IZc/2.2计算绕击时导线上的雷电过电压U。 3)山区地面倾斜角过大的杆塔,如θ>25°或30°,其α应减小为α=θ-θ0。θ0可为25°或30°。 4)明确规定现行规程法计算式的适用范围。它不适用于高杆塔及地面倾斜角过大的地段和保 护角较小的线路。 3  同杆双回线路的防雷设计 同杆双回线路可增大单位走廊宽度的输电容量,减小走廊宽度,节省造价。日本的500 kV线路几乎全是同杆双回线路,在美欧也很普遍,我国也愈来愈多。 耐雷性能变差是其最大问题,须深入研究。我国现有规程的防雷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单回路。 同杆双回线路的雷电性能的特点:一是杆塔高,容易反击和绕击,二是有可能发生雷击杆 塔引起双回同时跳闸,产生对电力系统较严重的冲击。因而其防雷分析和设计必须解决高杆 塔线路反击和绕击闪络概率的计算和双回线路在雷电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现有规程 所欠缺的。若用规程法计算同杆双回线路总的跳闸率很高,几乎全是双回同时跳闸,和实际 情况不符。所以,必须加强同杆双回线路的防雷研究,提出相应的防雷计算方法,以供设计部门使用。 4  结论 从发展的眼光和国际接轨的要求来看,我国50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雷电过电压分析 计算和防护的部分方法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予以 修正或补充,有利于提高我国500 kV输变电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发布,1997 2       IEC71-2.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Part 2:Application gu ide. 1996.12 3       Eriksson A and Weck K. 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detemining representative su bstation impinging lightning overvoltages. CIGRE paper 1988 4       Golde  R H  雷电.北京:水电出版社,1983 5       王志英. 雷击输电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计算.雷电和静电,1989,(2) 6       CRIEPI. Guide to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of power stations,substations an d underground transmission lines. CRIEPI Report 1995,(40):12 7       Γ.H.亚历山大罗夫.超高压送电线路的设计.北京:水电出版社,1987 8       EPRI. Transmission line reference book 345 kV and above (second Edition),EPRI ,1982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