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 一、锅炉的安全技术规章制度 (一)锅炉及锅炉房的安全规章制度 1、岗位责任制。明确使用单位负责人、专职管理人员、司炉班长、司炉工、水处理化验员、仪表工、维修工的各自职责。 2、交接班制度。明确交接班时间,交班内容,交接人员双方签字等。 3、巡回检查制度。 4、定期检查、检修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上墙。 6、维护保养、清洁卫生制度。 7、水质管理制度。必须上墙。 8、制定锅炉事故应急预案。并能有效运转。 9、事故报告制度。 10、锅炉安全运行记录。每个工作日结束由专职管理人员检查后签字。 11、检查记录。保证记录完善。包括:定期检验、定期自行检验、日常使用状况、日常维护保养、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 (二)锅炉的使用与管理 1、锅炉使用单位的技术员必须对锅炉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应指定具有锅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2、锅炉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贯彻执行锅炉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②编制锅炉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③参加锅炉安装的验收。 ④检查锅炉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⑤锅炉的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⑥制锅炉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⑦向主管部门报送当年锅炉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锅炉定期检验实施情况,存在问题。 ⑧锅炉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报告。 ⑨锅炉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⑩锅炉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3、锅炉的技术档案。 ①锅炉使用登记证。 ②锅炉检验合格报告。 ③锅炉设计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 ④锅炉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及有关资料。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 ⑤检查、检验记录、以及有关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⑥锅炉维修。锅炉的维修方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实际维修情况记录,负责维修单位资质证明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⑦锅炉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⑧有关事故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4、锅炉的定期检验。 ①外部检查:安全监察人员在锅炉运行中的定期检查,每年不少一次。 ②内外部检验:专业检验人员在锅炉停用时检验。两年不少两次。 ③型式试验:锅炉停用时所进行的超过工作压的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六年不少一次。 (三)锅炉的安全附件 1、锅炉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而设计的。它只能在允许的压力和温度等条件下使用。如果超过允许条件,锅炉就可能产生爆裂。 2、用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测温仪表、排污阀、给水截止阀、循环泵。 3、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压力表、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四)锅炉房的要求 1、固定锅炉应安装在单独建设的锅炉房内,不得于人员集中房间相邻。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属架下弦距锅炉房顶的高,应符合建筑防火标准。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压等级的建筑。但在蒸发量不超过4t/h,供热量不超过2MW,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允许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2、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且有足够的采光、通风及必要的降温和防冻措施。 3、锅炉房地面应平整,无积水。房内承重梁、柱等结构体与锅炉有一定的距离或其他措施,防止受高温损坏。燃料、易燃物、易爆品不得堆放于锅炉房里。 4、每层应有两个出口,分别设在两侧,锅炉前端的宽度不超过12米,面积不超过200平米。锅炉与墙壁之间至少留有70厘米的距离。单层锅炉房可以只开一个出口。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在运行共同间不准锁门或栓住。锅炉房内的工作室的门应向锅炉房内开。 5、锅炉房内水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处,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备有照明设备和工具,以使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能继续维持安全运行。 6、锅炉房内必须备有防火箱、砂(袋)或化学灭火计。 7、锅炉房及烟囱设计时应考虑防震,烟囱应装置避雷针。 (五)锅炉事故处理的要求 1、发生锅炉事故,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判断事故原因和处理事故时要“稳、准、快”。出现事故要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查找事故原因时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部门,不得盲目处理。在事故未妥善处理之前,安全负责人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3、调查结束后,应对发生事故的前后时间、部位经过和处理方法等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技术规章制度 (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规章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包括企业有关负责人(厂长和工程师)应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全管理负全责。专职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管理人员,负责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运行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2、交接班制度。明确交接班时间,交班内容,交接人员双方签字等。 3、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4、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制度。 5、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上墙。 6、维护保养、清洁卫生制度。 7、制定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并能有效运转。 8、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事故报告制度。 9、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全运行记录。每个工作日结束由专职管理人员检查后签字。 10、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各类人员(检验人员、焊接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11、检查记录。保证记录完善。包括:定期检验、定期自行检验、日常使用状况、日常维护保养、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 12、 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登记建档和统计上报制度。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使用与管理 1、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技术员必须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应指定具有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2、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贯彻执行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②编制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③参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安装的验收及试压。 ④检查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⑤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⑥编制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⑦向主管部门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实施情况,存在问题。 ⑧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报告。 ⑨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⑩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3、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 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 ②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验合格报告。 ③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设计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 ④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及有关资料。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 ⑤检查、检验记录、以及有关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⑥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维修。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维修方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实际维修情况记录,负责维修单位资质证明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⑦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⑧压力容器的有关事故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4、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 ①外部检查:安全监察人员在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运行中的定期检查,每年不少一次。 ②内外部检验:专业检验人员在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停用时检验。分为:安全状况等级1—3级的,至少每六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4级的,至少每三年一次。 ③型式试验: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停用时所进行的超过工作压的气压试验或液压试验,其周期为每十年一次。 (三)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安全附件 1、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而设计的。它只能在允许的压力和温度等条件下使用。如果超过允许条件,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就可能产生爆裂。 2、常用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测温仪表、爆破片、液面计。 3、 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压力表、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四)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事故处理的要求 1、发生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事故,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判断事故原因和处理事故时要“稳、准、快”。出现事故要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查找事故原因时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部门,提供有关技术资料,不得盲目处理。在事故未妥善处理之前,安全负责人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3、事故的前后时间、部位经过和处理方法等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三、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规章制度 (一)起重机械的安全规章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包括企业有关负责人(厂长和工程师)应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负全责。专职起重机械的管理人员,负责起重机械的运行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2、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制度。 4、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上墙。 5、维护保养制度。 6、制定起重机械事故应急预案。并能有效运转。 7、起重机械事故报告制度。 8、起重机械安全运行记录。每个工作日结束由专职管理人员检查后签字。 9、起重机械的各类人员(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10、检查记录。保证记录完善。包括:定期检验、定期自行检验、日常使用状况、日常维护保养、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 11、起重机械的登记建档和统计上报制度。 (二)起重机械的使用与管理 1、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技术员必须对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应指定具有起重机械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2、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贯彻执行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②编制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③参加起重机械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④检查起重机械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⑤起重机械的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⑥编制起重机械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⑦向主管部门报送当年起重机械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实施情况,存在问题。 ⑧起重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报告。 ⑨起重机械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⑩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3、起重机械的技术档案。 ①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 ②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报告。 ③起重机械设计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文件装箱清单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试运转和实验记录。 ④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及有关资料。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 ⑤检查、检验记录、以及有关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⑥起重机械维修。起重机械的维修方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实际维修情况记录,负责维修单位资质证明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⑦起重机械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⑧起重机械的有关事故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4、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 ①起重机械特性的合格试验:专业技术部门检验载荷特性。安装使用前检验。 ②目测检查: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对起重机械所有重要部分的规格和状态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的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③载荷起升能力试验。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稳定性试验。两年至少一次。 (三)起重机械的安全附件 1、起重机械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而设计的。它只能在允许的负荷和运转速度等条件下使用。如果超过允许条件,起重机械就可能产生事故。 2、常用安全附件: 钢丝绳、吊钩、滑轮组、卷筒组、减速器、制动装置、防风抗滑装置、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超载保护与报警装置。 3、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两年至少一次。 (四)起重机械事故处理的要求 1、发生起重机械事故,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判断事故原因和处理事故时要“稳、准、快”。出现事故要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查找事故原因时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部门,提供有关技术资料,不得盲目处理。在事故未妥善处理之前,安全负责人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3、事故的前后时间、部位经过和处理方法等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