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资讯理论 >> 综合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车间级负责人的主要安全职责
 车间管理制度
 职工安全环保职责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及管理制
 副总经理(分管行政)安全职责
 安全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总则
 现场安全巡检制度介绍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资讯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图文]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7 17:50:47

1 总则

    1.1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中暑,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及职业卫生教育。

    1.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存在高温的作业场所。

    2 引用标准

    GB4200高温作业分级

    GB934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GB57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2759冷饮食品卫生标准

    GB935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3 术语

    3.1 高温

    作业场所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作业场所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时的车间空气温度。

    3.2 高温作业

    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高温的作业。

    3.3 生产性热源

    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4 同类岗位劳动时间与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1个劳动日内各岗位的劳动与休息时间分别归类,统计同类岗位劳动时间。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比(包括离岗1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连续跟班记录3天的平均值。


4 作业管理

    4.1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2 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应按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同作业场所与室外允许温差之和计算;如某些作业场所的气温,在采取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4.3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总图、工艺、建筑、通风与隔热等方面,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4.4 在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新建工程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

    4.5 新建厂房在确定建筑方位时,应做到避免西晒,如不能避免时,应增添防晒建筑结构或采取其它防晒措施。建筑物屋顶围护设施应有隔热措施。

    4.6 隔热

    4.6.1 在较长时间内直接受到热辐射影响的作业场所或工作室,当辐射强度在2.1J/(平方厘米•min)以上时,应采取水幕、隔热水箱、隔热屏等隔热措施。

    4.6.2 对职工经常停留的高温地面或靠近人体的高温壁板,当表面平均温度高于40℃时,也应采取隔热措施。

    4.6.3 屋顶高度在5m以下,通风情况较差者,可采用开设天窗或层顶搭设凉棚、使用隔热层或喷水等降温措施。

    4.6.4 厂区绿化面积应达国家绿化标准的规定。

    4.7 通风

    4.7.1自然通风

    4.7.1.1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其方位应根据主要进风风面和建筑形式,按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布置在热源的上风侧;厂房的长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垂直。

    4.7.1.2 历年最热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8℃地区的辅助建筑,可采用通风屋顶。

    4.7.1.3 高温车间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排风口,进风口下缘距地面应不高于1.2m,天窗应装有挡风板。

    4.7.1.4 当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炎热地区的厂房宜采用敞开型或半敞开型。

    4.7.2机械通风

    4.7.2.1 炼焦焦炉等高温作业场所或操作室的所温,当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或热辐射强度大于2.1J/(平方厘米•min)时,应设置局部送风或空调设施。

    4.7.2.2 气温高于35℃,热辐射强度大于8.4J/(平方厘米•min)的冶炼、浇铸与轧钢等高温作业场所,可采用喷雾风扇降温,其风速应控制在3-5m/s,雾滴直径应不大于100,以小于60为宜。

    4.8 使用地道风时,必须先将地道内的脏物清除,排出污浊空气,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9 使用循环通风时,必须经过空气净化处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10 对钳式吊车司机室、均热炉揭盖机操作室、拦焦车及熄焦车操作室等特殊高温作业操作室,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采用冷风机组或空气调节机组时,室温一般为24-28℃。

    4.11 在高温作为业场所附近,应设置工间休息室,室温可在28-30℃,在炼焦炉顶等特殊高温作业场所附近的工间休息室,如采用冷风机组或空调机组时,室温以25℃左右为宜。

    4.12 清凉饮料与防暑药品的供应。

    4.12.1应按规定供给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人员茶水、含盐汽水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4.12.2 盐汽水含盐量一般采用0.1-0.2%。盐汽水水温以8-12℃为宜。

    4.12.3 盐汽水等饮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4.12.4饮水量以少量、多次,并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饮用为宜,不应暴饮。

    4.13 暑季作息时间

    4.13.1 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工作中应多次轮换作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2 在暑期,不应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并应按上班班次调整单身同班次职工住宿。

    4.14 应为露天作业的职工设置防阳光暴晒的休息场所。

    4.15 个人防护

    4.15.1 应发给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4.15.2 凡受粉尘严重影响的冶炼等高温作业职工,应发给防护眼镜。

    4.15.3 应给高温作业职工设置保存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设施。

 5 健康管理

    5.1 健康检查

    5.1.1 凡属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应严禁参加高温作业。

    5.1.2 高温作业职工定期体检间隔时间,按高温作业条件分级及职工健康情况而定,应安排在暑季前进行。对III、IN级高温作业的重点工种,每年体检一次,其它工种2-3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应着重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经体检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并应及时妥善处理。

    5.1.3 高温作业的职业禁忌症是:有严重的肺脏、心血管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持久性高血压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和肾等疾病。

    5.2 应建立高温作业职工健康档案,并由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处室或医疗单位保存和管理,调动工作时将档案转交新单位。

    5.3 公司的医疗卫生人员应熟练掌握中暑抢救知识和治疗方法,在暑季应深入高温生产现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5.4 如遇发生中暑时,应就地抢救。对重症中暑患者应就地抢救后立即送往医院。

    5.5 对确诊为中暑及职业性白障患者,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病管理,并享受职业病待遇。

    6 职业卫生教育

    6.1 就业前教育

    6.1.1 凡属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教育。

    6.1.2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

    6.1.3 经教育后,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高温作业工作。

    6.2 就业中教育

    6.2.1 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期间,必须继续接受本岗位的职业卫生教育。

    6.2.2 教育内容包括:

    a.本岗位接触高温的特点及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情况;

    b.本岗位高温危害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知识和应用等。

    6.3 提高教育

    6.3.1 凡从事高温作业的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科长)、厂长(处长)以及车间安全员、安全处(科)的安技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的提高教育。

    6.3.2 教育内容包括:

    a.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b.有关防暑降温的卫生法规和文件;

    c.中暑时抢救的组织与操作技术。

    7 附则

    7.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7.2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环保处。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