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管理论文 >> 设备维修论文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浅谈核电站常规岛技术方案
 超临界的无烟煤PF点火
 IGCC技术 ,高效发电以扩大煤炭价
 百万千瓦级汽轮机选型研究
 百万千瓦级锅炉选型研究
 切向燃烧锅炉气流反旋现象试验研
 哈三电厂二期工程600MW机组轴系安
 410t/h锅炉浓淡稳燃器的应用技术
 HG-1021/18.2-HM5锅炉燃烧器方圆
 汽轮发电机损耗计算的改进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洪家渡水电站水工隧洞设
洪家渡水电站机组运行稳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进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洪家渡水电站水工隧洞设计与施工           
洪家渡水电站水工隧洞设计与施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技术论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3 8:57:03
1 水工隧洞布置

    洪家渡水电站左岸为一河湾地形,水工隧洞截弯取直地布置于此处,含1条洞式溢洪道 、1条泄洪洞及3条发电引水隧洞。5条水工隧洞在平面上呈放射状布置,洞式溢洪道与泄洪洞间水平轴线距离40~25 m,洞式溢洪道底板高程和泄洪洞顶板高程相差50~25 m; 1号引水隧洞与泄洪洞轴线间及3条引水隧洞轴线间最小间距20 m,最大间距约50 m,轴线间夹角为2.9°~3.8°。防渗帷幕轴线与各水工隧洞轴线中部呈50°~80°交角穿过,将各水工隧洞分为帷幕前洞段和帷幕后洞段。水工隧洞布置参见本专辑洪家渡水电站枢纽总布置一文的图1。

    洞式溢洪道隧洞长755 m,断面为城门洞形,隧洞底宽14 m,直墙高17.5 m,顶拱高4.042m,隧洞底坡7.5%。

    泄洪洞由圆形有压洞和城门洞形无压洞段组成,圆形有压隧洞长325.0 m,隧洞直径9.8 m,隧洞底坡i=0;弧形工作门闸室段长18.5 m,闸室尺寸19.6 m×12.6 m;无压隧洞段为城门洞形,长420 m,底宽7.0 m,直墙高10.6 m,顶拱高2.02 m,隧洞底坡7.5%。

    引水隧洞为3洞3机单元供水方式,由竖井式进水口、有压引水隧洞、压力钢管组成,2号竖井式进水口段长分别为114.52 m,进水口段隧洞直径7.80 m,闸门孔口尺寸6.2 m×7.8 m;3条引水隧洞平均长为272.4,直径7.8 m;3条压力钢管平均长263.4 m,直径6.0 m。

    溢洪道、泄洪洞及引水隧洞线路依次穿越T1yn1-5~T1yn1-1层中厚层灰岩和白云质灰岩、T1y3-2~T1y3-1薄层中厚层钙质、砂质泥岩和泥质灰岩、T1y2-5~T1y2-4厚层块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隧洞进口段有j1~j8等8条软弱夹层,隧洞沿线有F3、F6、F13、F8、F43等断层。

2 水工隧洞设计

    洪家渡水电站地处灰岩岩溶地区,岩溶发育是其主要特点,水工隧洞布置区岩溶发育受NE向构造裂隙和断层控制,溶洞发育宽度一般为5.0 m左右,最宽可达20~30 m左右,岩溶形态有溶洞、溶蚀裂隙、溶孔等。由于受溶洞、断层的影响,隧洞沿线不良地质洞段较多,一次支护处理工作量及技术难度均较大;又由于左岸防渗帷幕线位于坝轴线下游,从各水工隧洞部穿过,帷幕前洞段位于库区,水库建成蓄水后的地下水位线较高,给水工隧洞特别是城门洞形无压洞的二次支护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水文地质分析,溢洪道隧洞、泄洪洞及发电引水洞最大外水头分别为50 m、80 m和120 m。

    为此,隧洞一次支护设计,采用有限元进行围岩稳定分析,对不同断层、不同岩体、不同埋深洞段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各水工隧洞的一次支护设计情况见表1,并根据监测数据修正设计。隧洞二次支护设计,针对外水压力较大的情况,考虑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采用高压深孔固结灌浆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弹模,降低围岩渗透系数,使围岩、锚杆及混凝土衬砌联合作用,同时,在衬砌与围岩接触面上,设排水沟排水,以降低外水压力。在隧洞二次支护设计中,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了多种工况.
       
      
3 施工设计的特点

3.1 一洞多用,施工灵活,工程量小,功能大

    除进口通道外,泄洪系统还布置了5、7、9、14号施工支洞。其中5号施工支洞为坝体填筑施工通道,与溢洪道底板平交,兼用于溢洪道底部开挖和后期衬砌施工通道;9号施工支洞通至泄洪系统出口顶部,用于出口明挖;7号施工支洞为泄洪系统后部主要施工通道,分4个岔洞,1号岔洞施工溢洪道顶拱层及出口,2、3号岔洞为中、下部断面施工通道;4号岔洞通至泄洪洞,为泄洪洞无压洞段施工通道。另外,7号施工支洞还作为底层灌浆廊道永久交通通道;14号施工支洞从5号施工支洞接出通至泄洪洞闸室段顶部,作为泄洪洞闸室施工的通道,并在电站完建后成为泄洪洞闸室工作的永久交通。

    3条引水隧洞上平段全部由进口通道进行施工,在闸门井以后布置1条连通洞,使3条隧洞互为施工支洞。下平段布置有11号施工支洞用于下平段及斜井段的施工以减少厂房施工干扰。

3.2 开挖与衬砌脱离,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大断面洞室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分部开挖,边挖边衬,对于大断面洞室不良地质情况更是经典的做法。已衬砌混凝土受爆破震动以及衬砌分块多、接头多的影响,混凝土衬砌质量下降;施工程序多,工期长。特大断面洞室的溢洪道,开挖断面为16 m×23.54 m,如按传统施工方法不能满足节点工期的要求,必须切实认真按“新奥法”施工,做到一期支护全断面成洞后,再进行混凝土衬砌,从而简化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进度。

    (1)对于围岩较好洞段,隧洞分上、中、下3层进行开挖,开挖完后进行衬砌。周边进行光面爆破,采用“新奥法”理论适时进行一期支护。一期支护应保证隧洞全断面开挖后施工期的安全,根据监测数据及时修改一次支护参数。

    (2)隧洞穿越九级滩泥岩层时,风化速度快,成洞后稳定性较差,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严格按“新奥法”理论施工,开挖钻爆按照“短进尺、弱爆破、早喷锚支护,勤量测”的原则施工。

    (3)对可能遇到断层、破碎带、岩溶洞段,设计预先发出地质预报,采取超前地质钻探和地质雷达等措施,探明岩溶规模和发育情况。利用管棚法原理,采用小导管注浆、自钻式锚杆等方法进行超前支护,利用风镐或松动爆破进行留核心土开挖,短进尺推进,循环进尺小于1 m。锚、喷、网和钢支撑及时跟进以加强支护。

4 施工中新技术的运用

    (1)喷钢纤维混凝土。喷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后,能提高其断裂韧性、延性、抗震性和抗冲击性能。由于喷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简单快捷方便,与传统的挂网喷混凝土比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对于地质情况较复杂的洞段喷钢纤维混凝土能做到适时支护,更好地符合新奥法的原理。工程经验表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挂网喷混凝土相比可节省厚度25%~30%,减少回弹20%,节省工期20%~30%。
    (2)自钻式锚杆加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锚杆与灌浆加固相结合进行,锚杆为带螺纹的空心锚杆,通过锚杆上的孔可对不良地质岩体进行灌浆,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和传统的管棚法相比,具有施工快速方便、节约工程投资等特点。自钻式锚杆加固技术可用于不良地质洞段的超前加固和系统加固,加固时,必须同灌浆相结合进行。灌浆方法可采用边钻边灌法或从孔底灌浆法。 超前加固时,一般可采用φ29~30 mm的自钻式锚杆,锚杆深度4~10 m,间排距30~80 cm,倾角0~5°,倾向开挖轮廓线外侧。系统加固时,一般可采用φ25~30 mm的自钻式锚杆,锚杆深度6~14 m,间排距60~
120 cm,垂直于开挖面布置。自钻式锚杆超前加固后,应按不大于1.0 m的循环进尺进行开挖,开挖到位后,立即进行该循环的系统加固。与自钻式锚杆配套进行的灌浆处理,其钻进参数、浆液配比及注浆工艺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 结语

    (1)水工隧洞设计中,以加固围岩为主,形成围岩固结圈,考虑围岩、衬砌及锚杆联合作用,以解决隧洞高外水压力问题,这是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

    (2)设排水设施以降低外水压力,并作为必要的安全储备是十分必要的。

    (3)施工支洞布置上尽可能做到一洞多用,以使工程量小,功能大。

    (4)认真按“新奥法”理论施工,做到一期支护全断面成洞后再进行混凝土衬砌,能简化施工程序、减少施工干扰,确保衬砌质量和施工进度。

    (5)在不良地质洞段开挖施工中,喷钢纤维混凝土、自钻式锚杆加固技术有利于开挖成洞,可加快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投资,值得推广应用。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