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密集型行业的管理软件规划中,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受关注度仅仅次于ERP了。EAM系统以企业的资产设备为主要管理对象,按照定期检修、状态检修、缺陷管理、技术改造、故障检修和停机大修等各种维护策略,建立以维修工单为核心的计划、执行和分析管理制度,旨在于实现资产的高效、可靠和安全的运行,同时缩减维修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众所周知,EAM系统是从CMMS(计算机辅助维护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CMMS系统将着眼点放在维修的层次上,借助计算机实现维护工作管理和备件采购库存管理。而进入EAM的阶段后,着眼点扩大到资产的层次上,从而在CMMS的基础上,将资产管理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安全与职业健康、维修成本、移动应用等子系统纳入EAM范围之内。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EAM软件厂商很多,虽然有些厂商其产品仍然处于CMMS的阶段,但是领先的厂商已经开始进入下一代。那么,EAM下一步的发展何去何从呢?撇去让人眼花缭乱繁多的新名词和概念,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IT的核心发展规则和目前行业领导者的动作,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展望:
1、EAM和ERP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观察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以集成为特征的更替主线。在资产管理领域,集成更多组件的EAM套件替代了CMMS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领域,包含所有人、财、物管理的ERP套件替代了原先分散的众多小系统。这种融合众多小系统形成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集成的平台套件能够提供更大的IT价值,同时又能缩减整体拥有成本。按照这种趋势,下一步必然就是EAM和ERP的融合。美国工厂维护资源中心2004年在进行设备维护软件调查报告时,发现数百名企业当中,相比较于1999年,采用了商务套件进行资产管理的比率从第二升到了第一,清晰的体现了这种融合趋势。国内许多企业,如中石化和上海电力,也都是将EAM融入广义的ERP范围内一起实施的先行者。
除了ERP之外,EAM甚至将和CRM融合,特别在服务性的资产密集行业,像铁路和供电供气企业。如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电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已经包含了面向内部和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
2.向战略决策型延伸
目前EAM(包括CMMS)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关注于流程性和事务性的管理,所以不难理解在某些企业中,企业高层觉得EAM离自己有些远。这一状况将会由于两部分方案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第一是资产绩效管理方案,它可以从高层管理的角度,对资产应用和维护成本的绩效制定各项KPI的战略目标,并通过来自于执行系统的实时经营数据,监控和分析战略的执行状况,以指导各部门的日常业务,从而将管理战略和业务操作有机的联系起来。
另一部分是和EAM合为一体的可靠性维护(RCM)方案,它可以根据RCM模型制定各项资产的维护策略,和目前执行型的EAM系统形成有机的闭环:制定策略,依据结果开展维护,然后产生更多数据支持决策。传统的RCM系统是独立运行的,结果往往和维护执行流程脱节,同时也无法采取足够的数据支持策略的制定。这一问题将不复存在。
3.从内部到外部的协同
目前的EAM系统已经在强调企业计划部门、检修部门、物资部门、安全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这一协作理念将会越过公司的界限,扩展到企业之间。我们看到,国内目前新建的工厂员工人数越来越少,检修外包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下,还有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加入到资产管理业务中来。在资产设计阶段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资产安装阶段有专业的工程建设公司,运行阶段有备件供应商,以及众多的维护和检修服务公司。在协同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支持高效节省的完成各项工作,EAM系统中将会基于互联网技术,加入协同的项目管理、文档技术资料共享、任务分配、资源协调、库存数据共享、电子采购等方案,从而支持全方位的协同式EAM。
归纳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EAM发展的根本趋势在于空间拓展式的平台化。当然,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在企业资产管理领域还会有更多的趋势出现,系统规划工作只有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指导下进行,才能够避免投资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