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维修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电力行业--选择EAM还是E
设备选择工作执行标准
工业锅炉安全阀选择使用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及选择
300 MW机组给水泵组配置
循泵取水口减淤防污措施
跌落式熔断器的选择和维
农村电网整改中的变压器
低压配电技术的新发展-级
如何选择合适的(变)电站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选择取水的水力计算           
选择取水的水力计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1:25:20
选择取水的水力计算 牛午生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011

  30年代,美国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时就已经开始重视水库水温问题;日本在50年代亦已成立了河川水温调查委员会,研究水温与水稻生长的关系及水库水温分布特性等。70~80年代,日本相继建成了不少多节式选择取水结构,并在80年代后期编制了《选择取水设施设计要领及说明》供设计者采用。我国对选择取水问题的认识不算太晚,但发展不快,目前的设计水平也不高。为了提高国内选择取水的设计水平,笔者根据国外试验研究资料,结合自己的看法,着重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国内同行参考。

1 水库成层特性
  根据水库水温沿水深分布的特性,可将水库分为成层型、中间型和混合型3种。成层型水库表层水温度高,水温随水深加深而降低,当达到一定水深时,水温常年稳定不变,即水库中的水温形成明显分层状态。水温为什么会有如此规律?这是因为水库是一个巨大的蓄热库,水库中的水大量吸收阳光辐射热,但水体吸收辐射热的多少随水深的不同而不同,水深愈深,吸收的辐射热愈小。美国辛尼加湖的观测资料表明:表层1m水深内吸收的热量占全部吸热量的80%的,其中大部分被表层20cm的水层吸收,约5%的热量能达到5m深度,仅有1%的热量能够达到10m深处。水中热量少,相对温度就低。从水的密度方面分析,温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密度大的水沉在密度小的水的下面是大家都认同的,所以,下面的冷水不会自动向上浮,温水也不会自动向下沉,即温水、冷水不交换,从而形成水库中水温分层状态。
  不是每座水库水温都分层。水库来水量相对总库容较大的水库,来水时会破坏水库水温成层分布。日本经多年研究,规定用表1判定水库成层特性。

表1 水库成层特性判定表

成层类型 α α7 FD 成层型 <10 <1 <0.01 中间型 10~30 1~5 0.01~0.05 混合型 >30 >5 >0.05   表中 77-1.gif (269 bytes)    77-2.gif (304 bytes)
  
77-3.gif (921 bytes)   (1)
式中 Qt——全年入库总水量(m3);
   Q7——7月份入库水量(m3);
   Wt——水库的库容(m3);
   L——水库的长度(m);
   Q——年平均流量
   Q=Qt/(365×86400)(m3/s);
   H1——水库平均水深(m);
   ρo——水的标准密度(t/m3);
   -dρ/dz——平均密度梯度(t/m4);
   FD——水库内的平均费汝德数;
   g——重力加速度(m/s2)。
  例如:L/H1=400  ρo=1t/m3  
77-4.gif (552 bytes)  77-5.gif (562 bytes)
  则
   77-6.gif (1092 bytes)77-7.gif (680 bytes)
  若α=19
  则FD=5.23×10-4×19=0.01
  结论:水库为中间型水库。
  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表1判定水库成层特性,当为成层型时有考虑选择取水的必要,当是混合型时,则毫无必要选择取水。

2 取水深度
  从成层型水库中取水时,在取水口附近会形成一流动层,流动层的水流向取水口被排出库外,这一流动层的水应是人们所需要取的水。图1为某水库表层取水时,水温分布及流动状况图。同样,在中层、底层取水时,取水口附近也会形成一流动层。因此,可以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的取水,即只取需要的水。

78-1.gif (1878 bytes)78-2.gif (1168 bytes)

图1 表层取水水温分布及流动状态图

  流动层厚度δ用下式求得:
  
78-3.gif (681 bytes)   (2)
式中 Q1——取水量(m3/s);
   G——日野,大西系数(表层、底层取水时为0.324,中层取水时为0.134);
   β=(ρbs)/(ρb.H2)     (1/m)
式中 ρb、ρs——底层、表层水密度 (t/m3);
   H2——水库的最大水深 (m);
  θ——有效开口角(取水口为直线型或半圆型时等于π,为圆型时等于2π)。
  式(2)是在取水深度H<(1/2~1/3)δ的条件下由试验得出。也就是说,当H小于δ/3时,不会影响流动层的厚度δ,只能取厚度δ内的水。如若δ为设计中需要的最大值δmax时,则取水深度H必须控制小于或等于1/3δmax,设计中H值通常为2~3m。

3 最大取水量
  对二层水域即水的密度分上下两层的水域进行研究,其结论是,当只取上层或只取下层水的限制条件为取水量不能太大,并可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最大取水量Qc
3.1 垂直壁下开孔口取底层水
  当垂直壁下开孔口只取底层水时(见图2),其研究结果为:满足壁右侧的上层水不会被引到壁左侧的极限条件为:
  壁为平面时:
  
78-5.gif (1038 bytes)  (3)

78-6.gif (1889 bytes)78-7.gif (1839 bytes)

图2 垂直壁下开孔口的底层取水示意图

  壁为弧面时:
  
78-9.gif (932 bytes)  (4)
式中 ε=(ρ21)/ρ2;
   θ、R——重直壁的中心角及圆弧半径(m);
   d——底层水深度(m);
   D——孔口高度(m);
   B——平面垂直壁的宽度(mm)。
  可知,弧面垂直壁取水优于平面垂直壁取水。
3.2 铅直取水管底层取水
3.2.1 铅直管底层取水
  当二层水域下方用铅直管只取底层水时(见图3a),试验得出的极限条件为:
  b=0时:
  78-11.gif (989 bytes)(5)

78-13.gif (6557 bytes)
78-14.gif (6464 bytes)

图3 铅直取水管取水示意图

  b≠0时:
  77.gif (528 bytes)(6)
式中 ε=(ρ21)/ρ2
  可以看出,取水管突出优于不突出。
3.2.2 加设取水盖
  二层水域铅直取水管上面加设取水盖,只取底层水时(见图3b),试验得出的极限条件为:
  
79-1.gif (656 bytes)  (7)
式中 ε=(ρ21)/ρ2
  式(7)与式(5)、式(6)相比可以看出,加设取水盖优于不加设取水盖。
3.2.3 加设取水盆
  二层水域铅直取水管顶部加设外径R的取水盆,只取表层水时(图3c),试验得出极限条件:
  79-3.gif (2011 bytes)  (8)
式中 ε=(ρ21)/ρ2

4 取水设施的栅流速
  为防止冰、污物等流入取水塔内,在取水设施中均设置拦污栅。过栅流速过大时会产生涡流;当取水水流的振动频率f与拦污栅的固有频率fn相近时,会引起共振,致使拦污栅破坏。通常设计中推荐fn/f≥2.5。
  
79-5.gif (313 bytes)    (9)
  
79-6.gif (717 bytes)  (10)
式中 W=V12+l.γ1/δ1);
   St——0.2 (系数);
   U1——过栅流速;
   δ1——栅条厚度;
   K——支承状态系数(栅条两端固定时为17);
   E——弹性模量;
   I——栅条惯性矩;
   L1——栅条支承间距;
   γ1——水容重;
   γ2——栅条容重;
   V1——栅条支承间的体积;
   l——栅条的净间距。
  例:δ1=0.9cm;栅条宽9cm;L1=50cm;
  79-8.gif (866 bytes)
  79-9.gif (688 bytes)
  79-10.gif (748 bytes)
  79-11.gif (993 bytes)79-0.gif (127 bytes)
  79-12.gif (1349 bytes)
  79-13.gif (2022 bytes)
  79-14.gif (447 bytes)
  拦污栅的过栅流速通常为1.0m/s左右,所以不会产生振动。

5 取水塔塔内流速
  取水塔塔内流速U2过大会产生负压,也可能会发生共振。当取水是为发电时,则水头损失会加大。取水塔内不产生负压的条件为:
  
79-15.gif (666 bytes)  (11)
式中 U3——进水口流速;
   h——从水面到计算点的距离;
   n——损失系数。
  例:U3=1m/s;h=5m;n=0.2;
  79-16.gif (1134 bytes)
  只要塔内流速控制在2~5m/s,并且在进水口布置喇叭状的取水盆,使流线不脱离取水闸门内壁,就不会有产生负压的危险。
  取水塔塔内流速U2很小时,塔内会吸入空气,吸入空气后会产生旋涡。通常当取水深H与取水塔塔内直径之比小于2~3时,不吸入空气的条件为:
  
79-17.gif (690 bytes)  (12)
式中 K1

[1] [2] 下一页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