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甫 贾广立 河南省方城县电业局 473200
水患对架空电力线路破坏很大。由于种种原因使农村配电线路选线定位不尽合理,防护标准又较低,所以水灾一到,配电线路倒杆断线,不仅水灾不退不易恢复运行,也给抢险救灾造成不便。通过现场考察,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倒杆是因为洪水首先淹没了导线,而水压是风压的800多倍,再加上导线在水中挂上的大量漂浮物,致使导线对电杆的张力远远超过了电杆的使用弯距,从而拉倒电杆,造成事故。而因水灾发生断线极少,即使发生也是因为导线本身质量差,施工接头不牢固或倒杆后由外力破坏所造成的。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近几年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讨试验,现发表出来仅供同仁参考。
1 野地路径选择
1.1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较高的地形并尽量靠近道路。
1.2 在丘陵地区,如走径与分水线平行应尽量选择在分水线上,如与分水线交叉则尽量与合水线垂直,以利于跨越合水线。
2 野地杆位选择
对于平原或走径在分水线上的线路,杆位及杆高能满足规范要求即可。而对于垂直于分水线的线路,则应充分利用地形或在合水线两侧设置高杆,以较大的对地距离跨越合水线,以避免洪水时冲击导线的情况发生。
3 跨河线路的设计
3.1 河流的形状类型:河流由不同河段组成,根据形状,河段可分三类:①峡谷型河段;②弯曲型河段;③游荡型河段。 3.2 杆位的设置 3.2.1 对于峡谷型河段只要在河岸的较高处设置杆位,以保证在最高洪水位时导线对水面有足够的距离即可。 3.2.2 对于弯曲型河段,凹岸的杆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到河岸崩岸时对电杆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对河岸进行防护。在凸岸如无有利地形利用,可将杆位设在河滩上,但要有足够的杆高以保证导线对水面的距离。 3.2.3 对于游荡型河段,由于河面宽阔,洪水时水位较浅(一般不会超过2米),所以杆位设置应按一般杆高配以较小的档距的原则处理。 3.3 杆基的防护 设在河滩中的杆基部分受水流冲击时会淘挖杆基并冲刷杆身,造成倒杆。因此,要根据河床的地质构造对杆基进行防护。 沙、土质河床因其结构物粒径小,故所须临界推移力也很小,洪水时杆基很容易被淘挖,所以在此类土质的杆基回填时宜用卵石或碎石,对于卵石或碎石质的河床,因其一般不会被洪水淘挖,所以用相同材料进行回填即可。 3.4 杆身的防护 对于沙、土质河床,水位较浅的地方可堆集大块毛石或卵石0.5m高左右,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且可以随杆基的被淘挖而下沉,随时保护杆基的稳固。切忌在河床上用水泥沙浆砌筑物来保护杆基不受冲刷。对于洪水位较深的杆身防护可采用A型杆增加电杆的抗弯能力,以抵御水流和漂浮物的冲击力。水淹地区应慎用拉线。
4 实践中的验证
如我们在1992年建成的景林10kV线路,全长6.4km,LGJ-50导线,沿线路跨越峡谷型河段一处,凹凸型河段1处,游荡型河段3处。6年来经过洪水数次,特别是1998年洪水,沿线冲毁民房数十间,冲决堤防1处,但线路基本完好无损。又如同年建成的五黄10kV支线,全长1.6km,LGJ-35导线。其中利用丘陵连续采用310~360m大档距4档,使该线路完全避免了水灾隐患,一直运行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