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
设备维修首页
|
理论方法
|
维修案例
|
设备改造
|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维修 >> 理论方法 >> 维修理论 >> 文章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分析
 论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
 浅析降低筑养路机械维修费用
 并联压缩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
 空气制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清洗抽油烟机暗藏骗人圈套
 不拿汽车当实验品
 油箱宜满防腐蚀
 挖掘机的维修保养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汽车发动机曲轴修理技术条件           
汽车发动机曲轴修理技术条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6 21:12:45

    本标准适用于往复活塞式汽车发动机曲轴的修理。经过修理的曲轴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 技术要求

    1.1 曲轴修复前应进行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但轴颈上沿油孔四周有长度不超过5mm的短浅裂纹或有未延伸到轴颈圆角和油孔处的纵向裂纹(轴颈长度小于或等于40mm,裂纹长度不超过10mm;轴颈长度大于40mm,裂纹长度不超过15mm)时,仍允许修复。

    1.2 曲轴滑动轴承轴颈磨损后,应按表1的曲轴分级修理尺寸修理。组合式曲轴滚动轴承轴颈磨损逾限,滑动轴承轴颈超过其允许的使用极限尺寸时,允许进行补偿修理,恢复至原设计尺寸。

注:原设计是指制造厂和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下同)。
 
 
注:

①各级修理尺寸仍采用原设计尺寸的极限偏差。

②9级及9级以后为不常用尺寸级。

③分级有特殊规定的曲轴,应按其原设计执行。

    1.3 补偿修复轴颈时,可采用金属丝喷涂、电振动堆焊、镀铁、镀铬等方法。其他部位磨损逾限后,根据情况,除可采用上述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手工弧焊等方法进行恢复性修理。补偿修复层应均匀适当,机械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见附录A(参考件)。

    1.4 曲轴修磨后,同名轴颈必须为同级修理尺寸。

    1.5 曲轴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端面磨损逾限后,应予修复至原设计规定的轴颈宽度。

    1.6 曲轴修复后,以两端主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时:

    a.中间各主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b.各连杆轴颈轴线对主轴颈轴线的平行度公差:整体式曲轴为Φ0.0lmm,组合式曲轴为Φ0.03mm。

    c.与止推轴颈及正时齿轮配合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5mm。

    d.飞轮突缘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4mm;外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6mm。

    e.皮带轮的轴颈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f.正时齿轮的轴颈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

    g.变速器第一轴轴承承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6mm。

    1.7 各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h.油封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采用回油槽防漏的为0.l0mm,采用油封圈防漏的为0.05mm。

    1.8 连杆轴颈的回转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规定的基本尺寸,整体式曲轴的极限偏差为±0.15mm,但同一曲轴各回转半径差不得超过0.20mm,组合式曲轴的极限偏差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9 以装正时齿轮的键槽中心平面为基准,连杆轴颈的分配角度偏差为±30ˊ。

    1.10 起动瓜螺孔螺纹损伤不得多于2牙。

    1.11 主轴颈及连杆轴颈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V8,圆角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7。

    1.12 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两端的圆角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但采用金属丝喷涂和电镀修复的曲轴,修竣后的圆角半径允许适当减小。

    1.13 组合式曲轴必须按原位装配,装合后各滚动轴承轴颈同轴度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4 曲轴油道应清洁畅通。油孔应有倒角。

    1.15 修复后的曲轴不得有焊渣、毛刺、金属飞溅等杂物,加工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刻痕、黑点、碰伤、凹陷、发痕、孔眼及其他缺陷。但用电振动堆焊修复的曲轴表面允许有细微的龟纹。

    1.16 曲轴须进行平衡试验,其不平衡量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7 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2 检验规则

    2.1 曲轴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附必要的技术资料,方能出厂或交付使用。

    2.2 补偿修复层的强度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应定期进行试棒检验(在改变工艺、材质时必须进行)。试棒检验可参照本标准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进行。试棒每次不少于三件,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2.3 补偿修复层的硬度试验应在粗磨后进行,在同一曲轴上检查三点,取平均值,测点距油孔边缘不小于10mm。

3 包装及贮存

    3.1 产品在清洗和防锈处理后,用结实不透水的中性纸及塑料带包扎各轴颈,出厂产品应装箱并有支承固定。

    3.2 曲轴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并应采取防护措施。

附 录 A

补偿修复层机械性能 (参考件)

 
 
注:采用金属丝喷涂修复的曲轴,轴颈直径在150mm以内时,修复层厚度(机械加工后)应大于0.75mm;轴颈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厚度应大于1.00mm。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