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润滑密封 >> 机械密封 >> 行业动态 >> 文章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
 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系统新品
 居民住宅供电系统的保护性接地
 智能住宅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浙江应急照明会议纪要
 电动机就地补偿
 超细干粉灭火剂与常见灭火剂的比
 EPS应急电源
 博鳌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
 计算机系统的配电和保护特点分析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新车老车为何漏油           
新车老车为何漏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2 13:47:40
   汽车无论在新车期或老年期,都有可能发生漏油的现象。一发现这种现象就说明汽车有故障了,很多大的故障往往就是从漏油开始,所以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车内用油有5种

  新车漏油大多是在装配时留下的祸根,配合不好、部件没有正确到位。使油封、油垫 、皮碗之类的密封件不能起到堵封作用。而老车则多是因磨损或老化使密封件失效引起的泄漏。
  有漏油必然会有油迹,这里我先谈油迹的分析,再说油迹的判定。我们知道汽车内一般有汽油、机油、制动液、齿轮油、助力油五种;汽油的颜色和气味我就不介绍了。机油呈古铜色,粘度较高。
  齿轮油呈金黄色,粘度较低;
  制动液呈黑黄色,粘度最低,易蒸发;
  助力油呈红色,粘度极低还有一股和家用缝纫机油一样的气味。

  ■漏油形式有6种

  1.飞溅油:上下左右四周都有痕迹,不规则而且面积大。
  2.明漏油:大注滴下,下方很快会有大滩油迹,中间有油、四周逐渐淡化;
  3.滴漏油:点点滴下,下方随时间也会有大滩油迹,中间黑但没有油、四周逐渐淡化;
  4.挂漏油:在泄漏处常挂着油,不滴下。但时间一长,下方也会有小滩油迹,中间黑但没有油、四周逐渐淡化。
  5.渗漏油:在泄漏处没有油滴,四周倒常有一片黑黑的油迹,根据渗的程度,还有中间黑四周逐渐淡化和干脆是一片淡淡的油迹之分。
  6.阴漏油:和渗漏油的区别是没有明确的渗漏点,仅仅是一片淡淡的油迹,沾上灰就变成一片黑黑的湿淋淋的面积。

  ■仔细检查判定油迹

  说了油迹的分析,就容易判定油迹了。
  如果你停车后发现前半部地上有油迹,那你必须仔细查一查;打开发动机盖,按明漏油、滴漏油、挂漏油、中间最黑的特点往上看,在某处必定有挂漏油。我为什么说“某处”?原因是“某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泄漏处,而是从泄漏处出来的漏油会沿着壁在最低处滴下。
  比如说,在飞轮罩下的漏油就有两种可能发生,飞轮自己没油不会漏,而左面是发动机曲轴油封、右面是齿轮引导轴油封,要是你们判定错了,明明是曲轴油封漏了,你却抬下变速箱冤不冤?当然有经验的师傅闻一下气味就知道了。但我们没这个本事,我们只要知道抬错了变速箱人工费是不该付的就行了。

  ■渗漏油阴漏油不必忙着修

  渗漏油、阴漏油只要看在哪个部位就怀疑哪个部位,一般是在接缝处最多。有的只要自己动手紧一下相关的螺丝就行了,有紧螺丝的程序要求,可以碰到具体问题时问,当然有的部位没有油存在,你看到的油迹则是误溅上去的,没问题。
明漏油一定要马上修好,否则要酿成大祸。明漏油也最好查,比如说刮了底盘、伤了油底壳就会有“明漏油”滴下,这时候在应急的情况下,可以用肥皂先堵上缝,注意机油液面在不低于警戒线下,开回去立即修理。
  渗漏油、阴漏油一般不忙着修。只要放在心上,往往是在修其他项目时带过。因为修“渗漏油、阴漏油”人工费要大大超过材料费,划不来保修期例外。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