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监测诊断 >> 基本知识 >> 红外监测 >> 文章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PMC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高效生态处理系列技术——GEWP
 高效生物滤池工艺——GBAF
 垃圾渗滤组合处理技术——GLC
 自然循环高效脱氮工艺——GNC
 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CODB
 基于掌上电脑的导游导航系统
 社区汽车RF-ID管理系统
 实时视频会议系统
 手持式空间信息位置服务系统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红外测温仪的原理与应用
什么是红外测温仪
如何选择红外测温仪?
红外测温仪应用介绍
防控甲型流感如何选用红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图文]红外测温仪常见问答           ★★★
红外测温仪常见问答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3 10:59:06

 

问:红外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答:红外测温仪可捕捉从所有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红外辐射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电磁频谱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伽玛射线和X光。红外线介于频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红外线波长通常以微米表示,红外频谱范围从0.7至1000微米。实践中,红外温度测量使用的波段范围为0.7至14微米。

问: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红外能量聚集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再经换算转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问:为何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答:非接触式红外(IR)测温仪采用红外技术快速方便地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这种仪表不接触物体便可快速产生温度读数。温度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轻型、精巧且易于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和热像仪可安全地测量高温、危险或难接触表面,而不会污染或损坏待测对象。此外,红外测温仪每秒可产生几个读数,而与之相比,接触式测温仪每次测量可能需要几分钟。

问:如何保证温度测量的精度?

答:完全理解红外技术及其原理是准确测量温度的基础。使用非接触式设备测量温度时,从待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能量通过测温仪或热像仪的光学系统,被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该信号再显示为温度读数及(或)热像。有几种因素决定测量精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辐射系数、距离大小和视场。

问:常见应用场合有哪些?

答:非接触式测温仪有许多用途。

最常用于:预测性及预防性工业维修保养:检查变压器、配电盘、连接器、开关装置、旋转设备、炉子等等。
汽车:诊断缸头及加热或冷却系统。
采暖通用与空调系统/风门:监视空气分层、供风/回风风门及炉子性能。
饮食服务及安全:检测贮藏、服务及存放温度。
过程控制及监控:检查钢铁、玻璃、塑料、水泥、造纸、食品及饮料工艺过程温度。

问:如何进行温度测量?

答:要进行温度测量,只要将仪器指向要测量的圆点。一定要考虑到距离大小比及视场。使用红外测温仪时要牢记的重要事项有:

1、只测量表面温度。红外测温仪不能测量内部温度。
2、不要透过玻璃进行温度测量。玻璃的反射和透射性能不同于其它材料,因而得出的红外温度读数受到影响。
3、建议不要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
4、注意环境条件。蒸汽、灰尘、烟雾等遮住镜头,妨碍精确测量。
5、注意环境温度。如果测温仪遇到10度以上的突变环境温差,让仪器适应新的环境温度至少二十分钟。
6、不同的物体用调不同的发射率。(参阅说明书)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