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技术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
 设备技术状况与设备评级标准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设备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的意义
 设备的技术状态
 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设备使用守则
 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氧压机进水事故分析与防
高速铣削技术在塑料模具
刀具动平衡技术的发展现
关于润滑性涂层与微量润
应力锁紧式刀具夹紧技术
微量润滑(MQL)高速切削
浅谈设备维护前瞻性预测
几种新型的高效率模具铣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维
振动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图文]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           ★★★
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8 16:09:16

 

    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工作有以下主要内容。
    
①设备维修用技术资料管理。
    
②编制设备维修用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维修技术任务书、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修理工艺规程及维修质量标准等。
    
③制定磨损零件修、换标准。
    
④在设备维修中,推广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⑤设备维修用量、检具的管理等。
    
一、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编制、积累各种维修技术资料;及时向企业工艺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提供有关设备使用维修的技术资料;建立资料管理组织及制度并认真执行。
    1.
设备维修用主要技术资料
    
设备维修用主要技术资料见表1-1。其中如设备图册、动力管网图、设备维修工艺、备件制造工艺、维修质量标准等均应有底图和蓝图,各种资料在资料室装订成册,可供借阅。
    2.
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编制
    (1)
资料来源
    
企业的维修技术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①购置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时,除制造厂按常规随机提供的技术资料外,可要求制造厂供应其他必要的技术资料,并列入合同条款。
    
②在使用过程中,按需要向制造厂、其他企业、科技书店和专业学术团体等购买。
    
③企业结合预防维修和故障检修,自行测绘和编制。
    (2)
收集编制资料时注意事项
    
①技术资料应分类编号,编号方法宜考虑适合计算机辅助管理。
    
②新购设备的随机技术资料应及时复制,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翻译和复制。
    
③从本企业的情况出发,制定各种维修技术文件的典型格式及内容和典型图纸的技术条件,既有利于技术文件和图纸的统一性,又可节约人力。
    
④严格执行图纸、技术文件设计、编制、审查、批准及修改程序。
    
⑤重视外国技术标准与中国技术标准的对照和转化,以及中国新旧技术标准的对照和转化。
    
⑥对设备维修工艺、备件制造工艺、维修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经过生产验证和吸收先进技术,应定期复查,不断改进。
    
⑦设备图册是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基础技术资料。编制、积累设备图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i
.尽可能地利用维修设备的机会,校对已有的图纸和测绘新图纸。
    ii
.拥有量较多的同型号设备,由于出厂年份不同或制造厂不同,其设计结构可能有局部改进。因此,对早期已编制的图册应与近期购入的设备(包括不同制造厂出品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核实,并在维修中逐步使同型号设备的备件通用化。
    iii
.注意发现同一制造厂系列产品的零部件的通用化。
    iv
.建立液压元件、密封件、滚动轴承、皮带、链条、电气电子元件等外购件的统计表,将各种设备所用的上述外购件,按功能、型号规格分别统计,并注意随设备增减在统计表上增补或删除以利于在设备维修中通过改换逐步扩大通用化和进口设备外购件的国产化。
    v
.设备改装经生产验证合格后,应及时将改装后的图纸按设计修改工作程序纳入图册。
                                            
1-1   设备维修用主要技术资料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用途

1

设备说明书

规格性能

机械传动系统图

液压系统图

电气系统图

基础布置图

润滑图表

安装、使用、维修安装、操作、使用、维修的说明

滚动轴承位置图

易损件明细表

指导设备安装、使用

及维修

2

设备图册

外观示意图及基础图

机械传动系统图

液压系统图

电气系统图及线路图

组件、部件装配图

备件图

滚动轴承,液压元件,电气、电子元件,皮带,链条等

外购件明细表

供维修人员分析排

除故障,制定维修方

案,购买、制造备件

3

各动力站设备布置

图、厂区车间动力管线

网图

变配电所、空气压缩机站、锅炉房等各动力站房设

备布置图

厂区车间供电系统图

厂区电缆走向及坐标图

厂区、车间蒸气、压缩空气、上下水管网图

供检查,维修

4

备件制造工艺规程

工艺程序及所用设备专用工、卡具图纸

指导备件制造作业

5

设备维修工艺规程

拆卸程序及注意事项

零部件的检查维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主要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工艺及技术要求

需用的设备、工检具及工艺装备

指导维修工人进行

维修作业

6

专用工、检具图

设备维修用各种专用工、检、研具及装备的制造图

供制造及定期检定

7

维修质量标准

各类设备磨损零件修换标准

各类设备维修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各类设备空运转及负荷试车标准

各类设备几何精度及工作精度检验标准

设备维修质量检查

和验收的依据

8

动能、起重设备和压

力容器试验规程

目的和技术要求

试验程序、方法及需用量具及仪器

安全防护措施

鉴定设备的性能、出

力和安全规程是否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

9

其他参考技术资料

有关国际标准及外国标准

有关国家技术标准

工厂标准

国内外设备维修先进技术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等有关资料

各种技术手册

各种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等

供维修技术

工作参考

    3.资料室及其管理制度
    (1)
资料室

企业的设备维修技术资料室由设备管理科(处)领导,业务上接受企业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也可由企业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直接领导。资料室应设保管室和阅览室。资料室负责技术资料的保管、借阅与复印服务;应按业务量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具有工程图基本知识和熟悉技术档案管理业务的资料员。资料室应具备防火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方便、适用的资料架柜及阅览设施。重要技术资料采用缩微法保管。
    (2)
管理制度
    
①严格执行资料入、出库及借阅手续。资料入库或修改时,必须填写技术资料入库单或修改通知单,经有关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经资料员清点无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②按有关人员的申请,及时提供复制的资料以满足维修工作需要。
    
③重要的独本技术资料一般不外借,只允许在资料室阅览。
   
④长期不归还的借出资料,应索回;如有丢失和损坏,应适当罚款。
    
⑤对长期使用已破损或模糊不清的资料,经主管领导批准及时换新。
    
⑥对已无使用价值的技术资料,须经有关人员鉴定并填写报废鉴定书,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报废。
   
⑦建立资料账、卡,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清点,做到账、.卡、物一致。发现丢失应及时报主管领导处理。
    
⑧更换资料管理人员时,必须全面清点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⑨做好防火、防潮、防虫蛀等工作。

    二、维修技术文件
    设备维修技术文件的用途是:①修前准备备件、材料的依据;②制定维修工时和费用定额的依据;③编制维修作业计划的依据;④指导维修作业;⑤检查和验收维修质量的标准。由本企业大修设备时,常用的维修技术文件是:维修技术任务书(包括修前技术状况、主要修理内容、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维修质量标准)和维修工艺规程。设备项修的技术文件可适当简化。
    维修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企业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正确性是指能全面准确反映设备修前的技术状况,针对存在的缺陷,制定切实有效的维修方案。先进性是指所用的维修工艺,不但先进适用,而且经济效益好(停修时间短、维修费用低)。企业既要组织编制好维修技术文件,更要组织认真执行。设备维修解体后,如发现实际磨损情况与预测的有出入,应对维修技术文件作必要的修正。
    1.维修技术任务书
    维修技术任务书由主修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其编制程序一般如下。
    ①编制前,应详细调查了解设备修前的技术状况、存在的主要缺陷及产品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②针对设备的磨损情况,分析制定主要维修内容,应修换的主要零、部件及维修的质量标准。维修技术任务书的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可分别编写,但应注意协调一致。
    ③对原设备的改进、改装要求。
    ④把维修技术任务书草案送设备使用单位机械动力师征求意见并会签,然后送主任工程师审查,最后送主管技术领导审定批准。
    维修技术任务书的一般内容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设备修前技术状况
    ①工作精度,着重反映工作精度下降情况。
    ②几何精度,着重反映影响工作精度的主要精度检验项目的实际下降情况。
    ③主要性能,着重说明金切机床的切削能力和运动速度、锻锤的打击能力、压力机的工作压力、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动力设备的出力等下降情况。
    ④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着重说明基准件、关键件、高精度零件的磨损及损坏情况。
    ⑤电气装置及线路的主要缺损情况。
    ⑥液压、气压、滑润系统的缺损情况。
    ⑦安全防护装置的缺损情况。
    ⑧其他需要说明的缺损情况,如附件丢失、损坏、设备外观掉漆等。
    (2)主要维修内容
    ①说明要解体的部件,清洗并检查零件的磨损和失修情况,确定需要修换的零件和管线。
    ②扼要说明基准件、关键件的维修方法及技术要求。
    ③说明必须仔细检查、调整的机构,如精密传动部件,直流驱动系统,数控系统等。
    ④治理水、油和气的泄漏。
    ⑤检查、维修和调整安全防护装置。
    ⑥修复外观的要求。
    ⑦结合维修需进行改善性维修的内容及图号。
    ⑧其他需进行维修的内容。
    上面介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设备解体检查后所确定的维修内容,一般不可能与维修技术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完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应按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和质量要求作必要增减。
    设备维修竣工后,应由主修技术人员将变更情况做出记录,附于维修技术任务书后,随同维修竣工验收单归档。
    (3)修换件明细表
    修换件明细表是预测维修时需要更换和修复的零(组)件明细表。它是修前准备备件的依据,应力求准确。既要不遗漏主要件,以免因临时准备而影响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准备的备件过多,维修时用不上而造成备件积压。
     ①编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i.下列零件应列入修换件明细表:
     a.需要铸、锻和焊接件毛坯的更换件;
     b.制造周期长、精度高的更换件;
     c.需外购的大型、高精度滚动轴承、滚珠丝杠副、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条和片式离合器的摩擦片等;
    d.制造周期虽不长,但需用量较多的零件(如100件以上);
    e.采用修复技术在施工时修复的主要零件。
    ii.下列零件可不列入修换件明细表:
    a.已列入本企业易损件、常备件目录的备件;
    b.用原材料或通用铸铁(铜)棒(套)毛坯加工、工序少、维修施工时可临时制造而不影响工期的零件。
    iii.需要以毛坯或半成品形式准备的零件,应在修换件明细表中注明。
    iv.需要成对(组)准备的零件,应在修换件明细表备注中注明。
    v.对流水线上的设备或重点、关键设备,采用“部件维修法”可明显缩短停歇天数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时,应考虑按部件准备。
    部件修理法的经济效益可按下式计算                                
                VTR>CN―CR 
    式中    VTR―缩短生产线停歇天数所获得的生产利润;
                CN―新部件的价格;
                CR ―修复原有部件的费用。
    更换下来的设备在设备维修竣工后,再进行修复,重复使用,经济效益更好。

   ②修换件明细表的准确性,在设备修理完毕后可用“命中率”来衡量,“命中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修换件明细表中零件的总价格;
                    B―修换件明细表中实际被使用的零件总价格;
                    C―实际修换的零件中未列入修换件明细表的零件总价格。
    实际修换的零件总价格中,不包括易损件,常备件和临时制造的(或采购的)结构简单且加工工序少的零件。
    通常,“命中率”按零件的种数或件数计算。考虑到重要零件和使用量多的零件在实际修换零件总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修换件明细表中漏提重要零件会给维修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以价格计算“命中率”更为合理。

   (4)材料明细表
    材料明细表是设备修前准备材料的依据。直接用于设备维修的材料列入材料明细表,制造备件及临时件用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如擦拭材料,研磨材料)则不列入该表。
    设备维修常用材料品种如下。
    ①各种钢材,如圆钢、钢板、钢管、槽钢、工字钢和钢轨等。
    ②有色金属材料,如铜管、铜板、铝合金管、铝合金板和轴承合金等。
    ③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等。
    ④电气材料,如电气元件、电线电缆和绝缘材料等。
    ⑤橡胶、塑料及石棉制品,如橡胶皮带、运输机用胶带、镶装导轨用塑料板、制动盘用石棉衬板、胶管和塑料管等。
    ⑥维修用粘接、粘补剂。
    ⑦润滑油脂。
    ⑧油漆。
    ⑨管道用保温材料。
    ⑩砌炉用各种砌筑材料及保温材料等。
    为了便于领料,可按机械、电气、管道、砌炉等分别填写材料明细表。
材料明细表的准确性也可用“命中率”衡量,具体方法可参照修换件明细表“命中率”的计算公式。
    (5)维修质量标准
    通常所说的维修质量标准是衡量设备整体技术状态的标准,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设备零部件装配、总装配、运转试验、外观和安全环境保护等的质量标准;设备的性能标准;设备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标准。
    对上述第一方面的内容,通常在企业制定的“分类设备维修通用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当维修某型号设备时,如分类设备维修通用技术条件中的某些条款不适用,可在维修技术任务书中说明并另作规定。
    设备维修后的性能标准一般均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如按产品工艺要求,设备的某项性能不需使用,可在维修技术任务书中说明修后免检;如需要提高某项性能时,除采取必要维修技术措施外,在维修技术任务书中也应加以说明。
    设备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应充分满足修后产品工艺要求。如出厂精度标准不能满足要求,先查阅同类设备新国家标准、分析判断能否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如个别精度项目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加以修改。修改后精度标准可称为某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①设备大维修通用技术条件的内容。
    i.机械装备的质量要求;
    ii.液压、气动、润滑系统的质量要求;
    iii.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
    iv.外观、油漆的质量要求;
    v.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要求:
    vi.空运转试验的程序、方法及检验内容;
    vii.负荷试验及精度检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
    ②设备大维修精度标准的制定。
    经分析确定,设备按出厂精度标准修后不能满足产品加工精度要求,但有可能通过大修达到精度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分析制订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i.制定某一设备大维修精度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大修后的工作精度应满足产品精度要求,并有足够的精度裕量。一般精度裕量应不小于产品精度允差的1/4~1/3。对于批量生产用设备,其工序能力指数应≥1.33。预留精度裕量的目的是补偿设备动态精度与静态精度的差异,并可保证在较长时期内产品精度稳定合格。
    b.以出厂精度标准为基础,对标准中不能满足产品精度的主要几何精度项目,通过采取提高精度维修法或局部改装等技术措施,可以达到产品精度的,对出厂精度标准加以修改,提高有关主要几何精度项目的允差。
    c.对个别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必须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较复杂的技术改造才能满足该产品精度要求的,应与产品工艺部门协商,或修改加工工艺(如增加精加工工序),或列入设备技术改造计划,以达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更加合理。
    d.与产品工艺不需用的设备功能有关的精度项目,设备修后可以免检。但在维修设备的大件时,对大件与不需用功能部件有关的部位应照常修好。这样在大修后,一旦需用该功能,在修复后可以少影响甚至不影响生产。
    ii.一般可按下述方法步骤制定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a.仔细调查需大修设备的具体磨损情况和全面测出几何精度误差,并调查该设备加工产品精度误差。分析产品的哪些精度项目误差过大是由于设备的有关精度项目误差过大形成的。
    b.向有关部门收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在计划需大修设备上加工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及生产批量。
    c.对计划加工产品分类型统计分析,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产品,明确其精度要求,作为制定需大修设备精度标准的依据。并选择一两种代表性产品作为设备修后工作精度检验的试件。
    d.以产品的精度要求为依据,应用几何精度对工作精度的复映系数,对出厂精度标准进行分析,弄清哪些主要精度项目应提高精度并确定其允差,哪些精度项目可以免检,从而拟出设备大维修精度标准草案。在分析时应注意各项几何精度项目的相关性,避免对个别项目提高精度后与有关项目发生矛盾。
    e.分析研究采取什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精度。必要时拟出几个方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出技术上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
    f.测算大修费用,应不超过设备大修的合理经济界限。然后正式提出设备大维修精度标准,并附技术经济论证书,报主管领导审定批准。

    2.维修工艺
    维修工艺亦称维修工艺规程。它具体限定了设备的维修程序、零部件的维修方法、总装配试车的方法及技术要求等,以保证设备维修后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维修工艺由维修单位技术人员负责编制,主修技术人员审查会签。
    (l)典型维修工艺与专用维修工艺
    ①典型维修工艺。对某一同类型设备或结构形式相同的部件,按通常可能出现的磨损情况编制的维修工艺称为典型维修工艺。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对某一具体设备则缺少针对性。
    由于各企业用于维修的装备设施的条件不同,对于同样的零部件采用的维修工艺会有所不同。因此,各企业应按自己的具体条件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出适用于本企业的典型维修工艺。
    ②专用维修工艺。对某一型号的设备,针对其实际磨损情况,为该设备某次维修所编制的维修工艺称为专用维修工艺。它对该设备以后的维修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如再次使用时,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磨损状况和维修技术的进步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一般来说,企业可对通用设备的大维修采用典型维修工艺,并针对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编写补充工艺和说明。对无典型维修工艺的设备,则编制专用维修工艺。后者经两、三次实践验证后,可以修改完善成为典型维修工艺。
    (2)维修工艺的内容
    ①整机的拆卸程序,以及拆卸过程中应检测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②主要零、部件的检查、维修和装配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③总装配程序及装配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④关键部位的调整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⑤试车程序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⑥需用的工、检、研具和量仪明细表,其中对专用工、检、研具应加注明。
    ⑦施工中的安全措施等。
    一般来说,整机的拆卸程序是先拆卸部件,然后再解体部件,至于拆卸各部件的先后顺序,视设备的结构而定。有些设备在拆卸部件时须检测必要的技术数据。例如在拆卸镗铣床主轴箱时,考虑到主轴箱的重力对立柱产生一个力矩,使立柱导轨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在拆卸主轴箱前后,应在立柱导轨上的同一位置用水平仪检验立柱导轨垂直度的变化值,以便采取工艺措施,来保证总装配后整机的几何精度。
    在设备大修工艺中,一般只规定那些直接影响设备性能、精度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修理和装配工艺。关键部位的装配与调整(如机床上仿形机构的调整,滚齿机分度蜗杆副齿面接触精度和齿侧隙的调整),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可以在装配工艺中一并说明。
    一般情形,企业应制定各类设备维修通用技术条件。在设备维修工艺中,尽量应用通用技术条件。如通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需要,再另行规定。需要的工、检、研具及量仪应在各零部件的维修、装配工艺中说明,并汇总成工、检、研具及量仪明细表。
    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是指除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外,尚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3)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由于人们在修前难以对所有零件的磨损情况完全了解,因此,在编制维修工艺时既要以所掌握的磨损情况为依据,也要考虑设备的普遍性磨损规律。
    ②选择关键部件的维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缩短停歇天数和减少维修费用。
    ③应该采用技术比较成熟或事先经过试验成功的维修工艺技术,以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延误维修工作。
    ④尽量采用通用的工、检、研具。必须使用专用工、检、研具时,应及早发出其制造图纸。
    ⑤维修工艺文件宜多用图形和表格形式,力求简明。
    (4)重视实践验证
    ①设备解体检查后,发现维修工艺中有不切实际的应及时修改。
    ②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维修工艺的效果,修后做好分析总结,以达到不断提高维修工艺水平的目的。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