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现代理论 >> LCC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图文]TPM的最新发展         ★★★
TPM的最新发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上搜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4 21:24:46

       日本人在1971年提出TPM。这一整套理论和规则,其实是日本的企业在吸收了国际上的先进维修策略及自身的实践之后产生的新体会和新发展。TPM在国际维修界已不仅仅是某种做法,而且逐渐变成了一种维修文化。
        一、新一代TPM的基本原则
        日本在原有TPM的原则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日本近年提出的TPM基本原则是:
      (l)建立盈利的公司文化。推行TPM的公司应该通过减少16大损失,优化质量、成本和交货期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
      (2)推进预防哲学(MP→PM→CM)。从维修预防到预防维修到改进维修,按照“现场-实物”原则防止损失,达到损失为零。
      (3)全体员工参与。各级员工组成小组,制定如零故障、零废品的更高目标,参与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人人参与管理,注重人的价值,满足人成长的要求,让员工感受成功和成就,感受生活的意义。
      (4)现场与实物。推动TPM的企业实行“现场-实物”落实到人的检查方式,实行视野控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在8大支柱下推进TPM。
      (6)争取4S (CS,ES,SS,GS)。
      (7)自动化与无人化工厂的运行。创造一个无人的、对人友好或者灵活的工作环境。
        二、新一代TPM的目标
        新的TPM以减少16大损失为基础,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1)检查和弄清本企业的总损失情况。
        (2)弄清本企业的利润损失。
        (3)搞好本企业的维修基准4M。
        (4)建立短、中、长期发展规划。
        (5)优化PQCDSM(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与劳动情绪)。
        (6)进行盈利企业的变革,生产减少而利润增加。
        (7)明确观念,即对企业、生产线、设备及人员制定3到5年或进人21世纪的明确目标,而且用数字表明。
        (8)管理者的思维变革;改进管理能力,如领导、行动、决策和逻辑能力。
        (9)生产现场的变革,即操作工人的思想变革。
        (10)取得IS09000,14000的认证。
        把上述的结果归纳成三句话,即:改进和加强企业文化;建立21世纪新型企业;建成有魅力的企业。
        三、原来的5S变成现在的4S
        4S与以前提出的5S或6S有所不同。以前提出的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相当于现在4S中的GS,即内部、现场的满意状态,另外三个S的内容是:客户满意、雇员满意及社会满意(CS、ES、SS)。
        1. CS——客户满意
        即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取得客户的信任。体现在
        (1)强化产品开发能力,减少开发时间。
        (2)使小批量的各类产品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3)高质量。
        (4)低成本。
        (5)短交货期。
        2. ES——雇员满意
        人道、适意、富裕、工作场所和生产线的改进。
        (1)工作环境(如切削粉尘、漏油、温度、湿度、发热、噪声、空气和安全)的改善。
        (2)工作内容和方法(如紧张程度、浪费、变动、姿势、简单操作等)的改进。
        (3)效率改进和激励,如培训教育、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等。
        (4)劳动条件(如工时、工作状态)改进。
        (5)成就感。
        (6)尊重人,把人放到第一位。
        3. SS——社会满意,社会贡献
        (1)对当地社区的贡献。
        (2)与当地社区的和谐。
        (3)环境保护。[NextPage]

四、减少六大损失扩展到减少十六大损失
        新的TPM关于十六大损失叙述如下:
        (1)设备故障。
        (2)安装调整。
        (3)更换刀具、夹具。
        (4)开工试运行。
        (5)其他停机:清理、检查、等待材料、等待人员安排、质量认可。
        (6)短暂停机与空转。
        (7)速度损失。
        (8)废品与返工。
        (9)管理损失:等待指示或等待材料。
        (10)操作损失:设备停机、运行、方法、工艺、技能、和劳动情绪影响。
        (11)生产线组织损失:生产线安排组织、自动化及失效损失。
        (12)后勤损失。
        (13)测量和调整损失。
        (14)产量损失:废品、开工、切削、重量、超负荷损失。
        (15)能源损失:启动、过载、温度损失。
        (16)模具、工具、夹具本身损失。
        显然新的TPM较之原来 TPM指出的六大损失又扩展了一些内容,但仍以六大损失为主。只不过从产生损失的原因上又作了重复和细致的划分。
        五、新一代TPM给企业带来深远的变革
        (1)狭窄定义的工作被广泛定义的工作所代替。
        (2)按工作内容的报酬被按技能水平的报酬所代替。
        (3)由上级的检查评估被小组自主评估所代替。
        (4)由上级的监督被自我监督所代替(要我做→我要做)。
        (5)有限的进步被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所代替。
        (6)个体工作被小组群体工作所代替。
        (7)不关心经营被小组关心公司发展所代替。
        (8)有限的投入工作被广大职工的主动参与所代替。
        六、新一代TPM五大支柱的新解释
        (1)追求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2)现场生产系统寿命周期损失最小化:零事故,零缺陷,零故障。
        (3)涉及所有功能,包括生产,开发,销售和管理。
        (4)全员参与;从高层领导到一线工人。
        (5)通过活跃的小组活动实现损失为零。
        七、给TPM赋予新的意义
        什么是TPM?其新的意义由新的英文表达词组所赋予。即
        Total Profit Management-全面效益管理:为了挽救公司
        To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全员生产管理,ISO,TQM,JIT等
        Total Perfect Manufacturing-完善生产,减少损失
        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全员生产维修与管理
        八、新一代TPM的文化内涵
        任何管理都以一定的文化内涵为背景。TPM的文化内涵就是由不断地调动人的资源和潜力开始,达到团队的合作精神。团队的合作是一种氛围,也是企业的文化,是人们追求的公司愿景。广义的说,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生态环境。
        九、新一代TPM的八个原则
        新一代TPM由原来的五个原则发展成为八个原则,由图1-1所示。

图1-1     新TPM的八个原则

资讯录入:设备管理    责任编辑:设备管理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